背景
相关背景知识 — 教育信息化1.0
1.国务院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
三点核心转变: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;建设信息化环境和优质 资源共享;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
2.口号:三通两平台
三通:宽带网络校校通,优质资源班班通,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。
两平台: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,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
相关背景知识 — 教育信息化2.0
1.2018年4月,教育部制定下发了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,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教育”发展,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,实现“教育信息化1.0” 到“教育信息化2.0”的跨越。
2.口号:三全,两高,一大。
三全: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、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、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
两高: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
一大:建成“互联网+教育”大平台
解决方案
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
相关政策背景— SD-WAN助力教育扶贫
1.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》(2015)、《教育脱贫攻坚“十三五”规划》(2016)
线上扶贫与线下扶贫并行。随着“互联网 + ”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育扶贫上的广泛运用,不仅能对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、扶贫工作的跟踪开展及其效果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分析,及时调整教育扶贫工作计划,还能开发网上在线课程,以弥补贫困地区师资的不足,高效地与现代社会接轨。
2.《教育信息化2.0 行动计划》
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。坚持“扶贫必扶智”,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,以专递课堂、名师课堂、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,开展联校网教、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,实现“互联网+”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,缩小区域、城乡、校际差距,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,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
SD-WAN在教育信息化2.0行动应用
产品部署说明:
1.各中小学部署一套SD-WAN 网关
在无法接入到教育城域网的每个中小学部署一套SD-WAN t网关,实现SD-WAN 、路由、NAT、流控、防火墙、上网行为管理、日志审计等功能;
2. 在教育城域网部署一套SD-WAN 网关
在教育城域网部署一套SD-WAN网关,用于和各中小学SD-WAN网关建立高速传输隧道;
3. 在教委部署一套/多套 Panalog
★ 进行集中的日志收集和存储,进行上网数据审计、形成网络访问大数据分析;
★ 统一对SD-WAN网关进行集中管理,统一升级,统一策略部署等
4. 在相关学校部署一套缓存系统
★ 在中小学,职业院校部署一套缓存系统,用于各个学校快速访问教学资源平台
相关政策背景— 普教等保2.0
《网络安全法》
1.第二十四条 网络运营者为用户网络接入提供服务时,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。
2.第二十一条 采取监测、记录网络运行状态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
3.第二十一条 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
《等级保护2.0》
1.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 标识和鉴别,身份标识具有唯 一性,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 应强制用户首次登录时修身份鉴别 求并定期更换
2.在网络边界、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,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,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;
3.应对分散在各个设备上的审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集中分析;
4.应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行为进行分析,实现对网络攻击,特别是未知的新型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分析;
解决方案
产品部署说明:
各中小学部署一套Panabit网关
每个中小学部署一套Panabit网关,实现上网认证、路由、NAT、流控、防火墙、上网行为管理、日志审计等功能;
2. 在教委部署一套Panabit RAAS
★ 每个中小学有独立管理员,可对自己的终端使用者进行账号配置与管理。
★ 可配置超级管理权限,对所有接入单位的终端使用者账号进行管理。
★ 通过Panabit RAAS可以解决不同中小学内网IP地址一致问题
3. 在教委部署一套/多套 Panalog
★ 进行集中的日志收集和存储,进行上网数据审计、形成网络访问大数据分析;
★ 形成网络运营态势感知系统,实现对未知的新型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分析